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166|回覆: 19

[喇叭] 轉載: Sonus Faber Aida 次旗艦 - 把音樂大師請回家

    [複製鏈接]
簽到
2314
發表於 2013-5-17 09:4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義大利人確實是懂得設計的民族!法拉利、林寶堅尼跑車遠遠看就知道,優美的線條與洗練的跑車,叫人不喜歡也難。Sonus Faber呢?以前他們家的喇叭也是一看就不會錯認,師法魯特琴的音箱,原木加上真皮的質感,真是喇叭中的精品。現在呢?Aida(阿伊達,威爾第歌劇名)這款嶄新推出的「次旗艦」,繼承了Sonus Faber既有的設計元素,再加上新的設計巧思,把複雜的聲學理論藏在優美的設計裡,真是現代聲音工藝的極品。

雄渾大度 氣勢恢弘

在走訪天母海山音響試聽Aida之前,其實我已經有許多接觸Aida的機會了。第一次真正聽到Aida,是在2012年慕尼黑音響展,當時心裡著實嚇了一跳。怎麼說?這是Sonus Faber的喇叭嗎?身高172.5公分,重量一對高達330公斤,這君子不重則不威,自然顯示了Aida的份量不平凡,但設計精緻的精神跑到哪裡去了?比Aida更龐大、份量更重的還有旗艦The SonusFaber,可是一連兩款「超重量級」的設計,是不是代表Sonus Faber越來越走「超級」的設計路線呢?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聲形具美的Aida,是Sonus Faber新一代音響工程師的作品,嶄新的面貌與傳統Stradivari三部曲截然不同,塑造了 Sonus Faber新世代產品的形象。


在慕尼黑展用「看」欣賞Aida,心中雖有疑問,但是當Aida在開放式的展場中發聲,心頭又是一震!好厲害的喇叭,當時搭配Audio Research 40週年紀念前級,後級是Dagostino,推出來的聲響卻是龐大、輕鬆、自然、真實,這樣的好聲我很少聽到嗎?不,我經常在頂尖產品上聽到,可是眼前的Aida並不是在密閉的音響室,而是在音響展的開放空間,各種聲學條件配合並不好,可是Aida依然展現雄渾自在的能量,而且聽來一派輕鬆。小家碧玉、細膩動人,是許多人對Sonus Faber的印象,可是眼前這一對Aida,卻是雄渾大度、氣勢恢弘,真是不簡單。

帶著對Aida的好印象,回到了台灣,知道此間代理商已經引進,但我卻推遲到音響展才有機會聽到Aida。音響展在喜來登飯店舉辦,代理商雖然租用了相對比較大的房間,但是對Aida來說,空間還是略小,搭配Aida的是全套Goldmund前後級,而且是「全數位」連線,也就是從數位訊源、前級到後級,全部是數位訊號,直到後級才作數類轉換。Goldmund配Aida如何?非常好聽,但是氣質和我在慕尼黑聽到的不一樣,Goldmund推起Aida依然輕鬆,但多了一些細膩,喜來登的空間雖小,但代理商選播音樂很用心,選擇相對安靜舒適的室內樂,呈現Aida精緻細膩的一面,可是過去小家碧玉的印象,在Aida身上卻已不復見。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海山為Aida準備了全套Burmester系統搭配,線材使用頂級MIT。


新風格的Sonus Faber

音響展後,代理商問我有沒有興趣比較仔細聽Aida,我說當然有,但要到哪裡聽呢?原來天母海山已經擺了一對,也調整妥當,約好時間,我來到天母海山聽Aida。海山的為Aida搭配了全套Burmester,包括069 CD、077前級、909後級,線材則是全套MIT,而且是頂級的Oracle新版。關於海山試聽Aida的聲音,我們後面再說,先來看看Aida的設計新穎在哪裡?

很多人知道,Sonus Faber是Franco Serblin在1980年代創立,在他手上設計出一系列令人贊歎的喇叭,包括目前依然暢銷的Stradivari三部曲:Stradivari、Amati與Guarneri,可是幾年前新東家入主Sonus Faber,Franco自立門戶,現在已經和Sonus Faber沒有關係了。此前Stradivari三部曲依然生產,可是他們也設計了新的Futura系列,納入新的設計,造型近似原來的Amati與Guarneri,但性能已經大幅提升。而在Aida之前推出的The Sonus Faber(原本稱為Fenice),也和傳統Sonus Faber的產品大異其趣,走出嶄新的風格。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ida背後還藏著兩音路單體,為的是增加音場空間感,內中還有可以調整的空間,增加喇叭對聆聽空間的適應能力。


與The Sonus Faber比較起來,Aida相對更顯雅致,細部設計非常講究,而且是一看就讓人覺得漂亮的喇叭。我們從視覺上可以輕鬆享受Aida的美感,可是這款喇叭可說是Sonus Faber史上設計內容最複雜的喇叭之一,可能只有旗艦The Sonus Faber比Aida還複雜,而且Aida圓弧向後收起的側邊飾板,製作難度恐怕比旗艦更難。Aida確實是掌握了喇叭設計潮流的新趨勢:聲學技術可以很難,但是外觀一定要賞心悅目,越看越好看。

看不到的地方還有玄機

其實光是把Aida當作家中擺設,做「會發聲的藝術品」來用,已經非常值得了,可是內中藏著諸多喇叭設計的技術,更是Aida好聲的精華。這是一對3.5音路設計的落地喇叭,正面可以看到四只單體,分別是高音、中音與雙低音單體,另外還有一只大口徑低音單體藏在喇叭底部,不容易看到,因為藏在Aida的「高跟鞋」底下。背後還有二音路喇叭,做Bi-polar雙向發聲,原廠稱為Sound Field Shaper技術,目的是「塑造音場」。

Aida的採用稱為「Arrow Point」的DAD高音單體,聽起來很複雜,這款稱為29 XTR-6的高音單體,振膜尺寸為29mm,內部設計了特殊阻尼,以消除諧振,配備釹磁鐵引擎,還有原木材質的空腔,以機械消除諧振。至於Arrow Point則是高音單體外面那個金屬相位錐,我想這是為了增加高音單體擴散角度所作的設計。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高音單體中間還有特殊的導波尖錐設計,漂亮的彈力線條網罩,則是Sonus Faber專屬的設計,兼顧實用與美觀。


中音單體型號稱為M18 XTR-08,振膜尺寸是180mm,一樣搭配強力釹磁鐵引擎,採短音圈、長磁隙設計,內置Kellog/Goeller銅環,喇叭金屬框體直接CNC車製。這個中音單體與高音單體固定在同一個前障板上,而這塊前障板還有玄機,仔細看不難猜出是金屬材料,靠金屬的高密度與高質量,降低喇叭震動時產生諧振干擾,可是還有學問,金屬本身也有自己的諧振點,如果只使用一種金屬,諧振點會在人耳可聽範圍,所以Sonus Faber使用了兩種金屬材料複合,一個是航太合金,另一個是用來做槍的特殊金屬,兩者合起來,就能彼此抵消諧振。

隱形的低音反射孔

低音採用兩只稱為W22 XTR-12的單體,尺寸不難猜出是220mm,振膜則是三明治複合材料,中間是複合泡棉材質,前後包夾紙盆振膜,表面上Aida是低音反射式設計,不過喇叭向後收起來的面積比正面要小,所以音箱內部設計了複雜的低音反射孔,原廠稱之為「隱形低音反射技術」,所以Aida的低音反射孔雖然不大,但是許多祕密都藏在音箱內部看不到。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中音單體型號稱為M18 XTR-08,振膜尺寸是180mm,一樣搭配強力釹磁鐵引擎,採短音圈、長磁隙設計,內置Kellog/Goeller銅環,喇叭金屬框體直接CNC車製。


正面看那兩個220mm的低音單體,好像還不顯得厲害,其實Aida的「高跟鞋」底座下面,還藏著一只稱為SW32 XT-08的低音單體,口徑您應該猜到了,就是320mm。這個「超低音」單體和低音設計也不一樣,雖然都是三明治振膜,但SW32 XT-08用的是Honeycomb複合材質,外加奈米碳纖維振膜包夾,因為是超低音,所以採長衝程設計,音圈口徑高達3吋。也因為超低音藏在Aida底部,加上匠心獨具的「高跟鞋」設計,讓Aida擁有優美瘦長的線條,可是低頻強悍的性能都藏在這裡。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ida的「高跟鞋」底座下面,還藏著一只稱為SW32 XT-08的低音單體,難怪低頻量感那麼充沛飽滿厚實。


而Aida最有趣的技術,就是Sound Field Shaper音場塑形。這東西擺在哪裡?在Aida的背後,所以Aida是「雙面發聲」(Bi-polar)的喇叭囉?未必,平面喇叭雙面發聲,但前後發聲的原理和聲響是相同的,Aida後面這個兩音路喇叭,雖然也符合Bi-polar的道理,但光是兩只單體,是無法和前面4音路(或說3.5音路比較準確)的大小單體相抗衡的,要說是Bi-polar雙面發聲,前後是不均等的,所以Aida背後的兩音路喇叭,功能只是「音場塑形」。

音場深度可調

音場塑形的技術,Aida算是繼承The Sonus Faber就有,調整方式也類似,不過The Sonus Faber背後的喇叭多了投射角度可以調整,但Aida的Sound Field Shaper採固定式設計。Sound Field Shaper怎麼調整?我來海山之前,林老闆已經調整妥當,效果已經很好,可是不動手玩一玩,就不知道Sound Field Shaper的效果在哪裡,所以還是拜託林老闆讓我調整看看,比對每一段切換的效果。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掀開網罩,可以看到完整的Sound Field Shaper,有很多可以調整的旋鈕,設計技術很難,但使用起來卻是很簡單,幾段切換玩玩看,大大提升Aida對空間的適應力,也讓Aida多了許多賞玩調音的樂趣。


這Sound Field Shaper聽起來技術很高深,調整起來倒是輕鬆,背後有三個調整切換開關,最底下的表示Depth,代表「音場深度」,標示0、1、2、3、4,加起來總共五段,不過0代表後面的喇叭關閉,完全沒聲音,也沒有音場塑形的作用,而1234這四段分別是音場深度的調整量,數字越大,音場越深。Sound Field Shaper還有另外兩個切換開關,分別是Low與HIgh,意指低音與高音,兩者分別都有三段可調,分別是Min/Med/Max,也就是最小/中/最大。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海山原本的設定是把Depth開在4,代表音場最深,Low切換在Max,而High設定在Med,我用Paul Badura-Skoda的「莫札特鋼琴奏鳴曲」開始聽,這是一張現場錄音,海山的設定把現場演奏的氣氛輕鬆地帶出來,雖然海山這個試聽室不算大,可是Aida發出很深遠的音場,我想林先生應該嘗試了許多次,才把Aida的Sound Field Shaper如此設定。為了很快瞭解Sound Field Shaper的效果在哪裡,我請林先生直接把Depth切換在0,就是把背後的喇叭系統關閉,再聽一次Paul Badura-Skoda的莫札特,奇妙的音場空間感消失了,但Aida依然好聽,只是感覺鋼琴更為直接,但管弦樂團相對的包圍感弱了一些。

別看Sound Field Shaper好像技術上很難,用起來真的很簡單,Depth深度調整分段切換,那音場深度就會跟著變化,可是不一定音場很深就很好聽,還需要看空間的配合。譬如海山這裡,我從0切換到2,音場深度更好一些,可是切換回林老闆的設定,Depth切換到4,音場深度略增,可是空間感更為自然。果然行家設定過,我不需要太多調整,切換Sound Field Shaper的目的只是玩玩看,看每一段效果差異在哪裡,差異又有多大。



零振動技術

上一次聽Aida是在音響展上,我問這次音響展Aida在現場的設定,答案竟然是0,就是Sound Field Shaper沒開,原來Aida進入展間之後,才發現空間的反射條件不好,如果把Sound Field Shaper打開,音場雖然會更深,但是殘響會讓音樂場面變得混亂,所以這個Sound Field Shaper還是要看空間調整。不過別以為多這個功能很難調整,真的不難,比起許多其他品牌的旗艦喇叭,Aida真的很好調整,這個Sound Field Shaper的功能目的只是提高喇叭對空間的適應能力,而且用起來超簡單,分段切換設計,怎麼調都不怕調不回原本喜歡的聲音。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ida的設計精髓講完了嗎?還多的是,可是有許多東西我們看不到,因為都藏在箱體內部。譬如Z.V.T.,其實就是零振動技術的英文縮寫,功能就是利用複雜的箱體結構設計,把造成音染的諧振或震動,一一去除。好像喇叭廠商都強調自家音箱努力消除震動,可是大多強調材料,Sonus Faber的設計又不一樣,他們在音箱內部設計了彎曲的支撐柱,稱之為Bow Spring,就好像小提琴弓的木桿一樣,讓單體與箱體之間的諧振,透過彎曲的弓桿來抑制或卸除。音箱內部增加支撐柱,不是新鮮事,可是師法小提琴弓Bow Spring,卻是Sonus Faber獨家設計的創新。可是這個特殊的設計只能用講的,我們看不到,想看,先把單體拆了再說,可是這麼漂亮的Aida,又怎麼捨得拆了呢?下次請原廠寄內部圖來看看,可以看點門道,不過這項Bow Spring技術好像在申請專利當中,恐怕Sonus Faber不會輕易透露詳情。總之Z.V.T.是控制且消除諧振的新設計,而且是Sonus Faber新練就的絕招。

大空間也不怕

從慕尼黑、音響展到海山音響,這是第三次聽Aida了,比較起來,海山的空間最小,也考驗林老闆調音的功力。搭配全套Burmester的Aida,聲底厚實穩重,比起之前音響展的Goldmund搭配,全套Goldmund顯得清爽許多,但因為海山採「近場聆聽」,所以低頻則更顯渾厚。而三次聽Aida的經驗,以慕尼黑音響展最輕鬆,而當時的場地最大,甚至開放空間大到讓我有點擔心Aida是否能承受得住。不過Aida確實很厲害,原廠標示功率建議100瓦~1000瓦,嘿,K瓦等級的超級喇叭,不是蓋的,如果府上的聆聽空間很大,放心,Aida沒在怕的,盡管放馬過來,千瓦承受功率不怕催的。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ida取名與威爾第歌劇相同,這個高高的帽子,設計還真有「阿伊達」味道。


海山用Burmester配Aida,音質走渾厚穩重路線,我試過Sound Field Shaper之後,回到林老闆原本的設定,繼續聽Paul Badura-Skoda的莫札特,想找適當的音量。咦?怎麼說在找音量?用Aida配Burmester這麼大的音響系統,重現充沛的音樂能量不是問題,可是要考慮空間的大小,找到「合適」的音量。以莫札特鋼琴協奏曲來說,編制大約三十多人,要重現真實的樂團聲響比例,不是越大聲越好。

尤其這首K 467第一樂章開始音樂的音量不是很大,我先把077前級的音量開到42,到了大聲的樂句時,就顯得太大聲了,這太大聲指的是音量超出莫札特鋼琴協奏曲樂團編制應有的聲響,而不是音響系統太大聲而不好聽。把音量調整到38,再從頭聽一次,第一樂章樂團Tutti由弱而強的面貌才表現出來,躍動但輕盈的開頭,銜接到流暢華麗的旋律,樂團音量是由小而大,在音響系統上用本來面貌呈現,強弱對比流暢生動,而且絲毫不吃力。唉,這就是頂尖音響系統的樣貌,能夠讓人完全陶醉在音符當中,彷彿到了音樂會現場。


兼顧低頻量感和清爽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找到了適當的音量,大約以077前級的設定來說,大約切在38上下加減2,就可以安心聽音樂了。我選了Rebecca Pigeon「大烏鴉」(The Raven)專輯,聽第12軌的Spanich Harlem,音樂從低音大提琴撥奏開始,低頻量感多又沈,Aida很輕鬆地把低頻的厚實感呈現,量感充沛又乾淨,要把量感和清爽兩者兼顧非常不容易,而Rebecca Pigeon的嗓音在沈穩的低頻襯托下,更顯清麗脫俗。我聽得入神,一首曲子聽完了,忘了按下CD的停止鍵,下一首「Remeber Me」緊跟著出來,爽脆的吉他撥奏,鮮活又真實,與厚實沈穩的低音大提琴,又是強烈的對比。要有厚實的低頻,還要兼顧鮮活清朗的中高頻,真是魚與熊掌得兼,確實只有在頂尖的音響系統才能全部都有,也全部都很好。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是的,來海山聽Aida已經不是工作了,而是全然地享受。聽馬友友的「歡樂頌」(Songs For Joy and Peace),第一軌「Dona Nobis Pacem」是馬友友的創作曲,由大提琴擔綱演奏,雖然是錄音室作品,但空間感與現場感的氛圍真好,馬友友細微的呼吸聲,伴隨著旋律起伏,感覺好真實,彷彿真的到了錄音現場。不過後面的對位聲部開始的時候,就另有一番趣味。其實這首曲子是多軌錄音,曲子的主旋律之外,後半部寫的是對位(counterpoint),而對位的聲部,也是馬友友拉奏的,所以實際上是馬友友幫馬友友伴奏,真實演奏時,馬友友得找另一位大提琴家來演奏對位聲部。在Aida上面,聽「馬友友為馬友友」伴奏,那種真實語錄音技術交錯的樂趣,確實只有唱片聽得到,如果是「真正」的音樂會,那馬友友肯定不能一個人拉兩個聲部的,所以這種錄音的「真實」,確實只存在CD當中,不可能在真實世界重現。

細節與質地令人陶醉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我接著聽海布勒與謝霖合作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春」,弦樂與鋼琴本來就是Sonus Faber的強項,這首「春」對Aida來說不算考驗,可是Aida呈現的細節與質地,可真是令人陶醉。第一樂章主題由小提琴呈現,很多人都記得那迷人的主題旋律,可是那一段旋律小提琴應該怎麼表現?該強弱對比分明?還是流暢舒適,盡量維持音量一致?答案是後者,而謝霖的琴音爽朗而不做作,在Aida上面,小提琴不僅音質音色美,那音樂能量的均勻豐富,襯托了小提琴的真實感。海布勒呢?呼應著謝霖的穩重端莊,海布勒更多了流暢,鋼琴呼應著小提琴的演奏情緒,在Aida身上盡顯。其實,音樂一開始要進入音樂時那一聲呼吸細節,代表兩位演奏家的節拍默契,Aida生動又自然的細節,已經把聆聽的情緒,全部投入音符當中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ida表現弦樂與鋼琴是本來的強項,聽人聲如何?我換上帕華洛第的精選集,選了「蝴蝶夫人」愛的二重唱,這段音樂是歌劇第一幕的高潮,一開始是很美的旋律,代表蝴蝶的初戀情懷,一波又一波推向高潮,然後準備洞房花燭,倆人互訴衷曲。Aida雄渾的能量重現,讓帕華洛第不僅有重現渾厚的嗓音,內中深刻的情緒刻畫,就算我們不看畫面,也可以聽見那深刻的情感。樂團伴隨著詠嘆調的歌聲,把劇情推向高潮,歌劇主角平克頓(帕華洛第)拍手三聲,叫Suzuki來關門(要休息了),拍掌聲在歌劇院迴盪,Aida的音場深度很精巧地把歌劇院的空間感呈現出來,最後Suziki關了門,唱了一句「晚安」,與女主角蝴蝶的嗓音不同,Aida也準確地把箇中差異表現出來。唉,這麼棒的「愛的二重唱」,叫我回家怎麼敢開音響來聽,只怕我每次聽這段詠嘆調,都忘不了Aida的好了?



「歡樂頌」一路過關斬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百轉千迴的音樂情感,考不倒Aida,而「巨型化」的Sonu Faber夠強悍嗎?1000瓦功率承受力是規格,真實表現在音樂上如何呢?我最後聽「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用第四樂章來驗證,而且我不是聽片段,而是整個樂章聽完。我選的是貝姆指揮維也納愛樂的版本,而且是前不久新發行的SHM CD版本,經過母帶重製之後,比起70年代DG的原版更好。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第四樂章難在哪裡?翻來覆去的導奏,考驗強弱對比,法國號的主題呈現要厚中帶亮,層次要好,才能顯出最重要的主題,宛如貝多芬「歡樂頌」一般端莊堂正。Aida一路過關斬將,輕鬆過關,讓人最感動的是樂章終了之前,進入大調的勇往直前,貝姆激發出維也納愛樂猛烈的重量感,大調的音樂則猶如撥雲見日一般,清朗開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咦?我沒講Aida的聲音,反倒都在講布拉姆斯了?是的,用Aida聽音樂,您享受的都是音樂,雖然聽的是有形有體的音響,但是從Aida身上散發的,不光是準確、真實、開闊、自然的音響性能,更重要的,您不需要擔心音響有沒有能力重現各種音樂,Aida不怕考驗,任何音樂都難不倒,您花在Aida上面的錢不光是買音響器材,而是超越時空,把音樂大師請回家演奏了!

嗯!晚上我想聽慕特,請Aida找她來吧!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Aida的喇叭端子,不僅雄壯威武,用起來也很順手,施力點很好,容易把喇叭端子鎖得緊。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廠商資訊

型式:3.5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頻率響應:20Hz~35kHz
靈敏度:92dB(2.83V/1m)
阻抗:4歐姆
尺寸:1725×482×780mm(H×W×D)
重量:330kg/對
建議售價:120,000美金

發表於 2013-5-17 09:47:18 | 顯示全部樓層
真係好正,如果攬住條女一齊聽就仲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7 09:52:24 | 顯示全部樓層
330公斤.........so how to relocate this inside the hous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5-17 09:56:19 | 顯示全部樓層
schmid9394 發表於 2013-5-17 09:52
330公斤.........so how to relocate this inside the house??

包埋姑哩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7 10: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330公斤,成700磅,起碼要10個、8個先抬得郁^_^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5-17 10: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schmid9394 發表於 2013-5-17 10:13
330公斤,成700磅,起碼要10個、8個先抬得郁^_^

搬夾萬,一張地氈。專業.............抵佢地一世專業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7 10: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富二代玩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5-17 10:24:15 | 顯示全部樓層

要有針有力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7 10:53:28 | 顯示全部樓層
成左山咁,一定堅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7 11:02:30 | 顯示全部樓層
禾請唔起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7 13:41:59 | 顯示全部樓層
呢對正呀,極品,啱晒 KAKA 嘅身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7 14:5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音樂大C在禾家,巧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7 15:42:28 | 顯示全部樓層
吾好論价錢先,屋企起碼要有一萬呎先用得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7 20:32:13 | 顯示全部樓層
用部幾千蚊AMP推佢有乜效果?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7 22:41:57 | 顯示全部樓層
個款夠哂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5-17 23:53:23 | 顯示全部樓層
123faifai 發表於 2013-5-17 20:32
用部幾千蚊AMP推佢有乜效果?

未必推得郁,況且抗阻得4ohm,當鐘鼓齊鳴個刻ohm數會跌,一啲後級水塘容量唔夠大,很大機會扯乾即燒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5-17 23:53:23 | 顯示全部樓層
123faifai 發表於 2013-5-17 20:32
用部幾千蚊AMP推佢有乜效果?

未必推得郁,況且抗阻得4ohm,當鐘鼓齊鳴個刻ohm數會跌,一啲後級水塘容量唔夠大,很大機會扯乾即燒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7 23:57:43 | 顯示全部樓層
Very complicated design ! The whole sounding system may be Hk $ 5 million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18 00: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柒喜 發表於 2013-5-17 23:53
未必推得郁,況且抗阻得4ohm,當鐘鼓齊鳴個刻ohm數會跌,一啲後級水塘容量唔夠大,很大機會扯乾即燒機 ...

貢得人驚!
同大食囡囡一樣,會將你扯乾?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5-18 00:12:56 | 顯示全部樓層
123faifai 發表於 2013-5-18 00:04
貢得人驚!
同大食囡囡一樣,會將你扯乾?

咁又唔駛怕既,好似天龍咁有保保护無咁易既,但静電喇叭就千祈咪制,會跌至1ohm一般擴音堅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2 19: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