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125|回覆: 46

分享: 洋媳婦的教育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5-5 08:46: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唔知應唔應該放呢度,
其實教育, 不只是學校入面發生的事
所謂"教不嚴、師之惰", 但更重要既係"養不教、父之過"
學校以傳授知識為主,
家庭入面既教育可能更加重要...
點樣教小朋友做返個人, 家長更係責無旁貸...
所以分享一篇網上文章...
(如果砲兄覺得不切合行業內容, 麻煩移帖至吹水區吧~)


一個中國婆婆說:「我的兒子去美國留學,畢業後定居美國。
還給我找了個洋媳婦Susan。
如今,小孫子Toby已經3歲了。
今年夏天,兒子為我申請了探親簽證。
在美國待了三個月,洋媳婦Susan教育孩子的方法,
令我這個中國婆婆大開眼界。」

 樓主| 發表於 2013-5-5 08:46:22 | 顯示全部樓層
@照顧自己

每天早上,Toby醒來後,
Susan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地忙去了。

Toby會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麵包片。
吃飽後,他回自己的房間,
在衣櫃裏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

畢竟Toby只有3歲,還搞不清楚襪子的正反面,
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
有一次Toby又把褲子穿反了,我趕緊上前想幫他換,
卻被Susan制止了。
她說,如果他覺得不舒服,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
如果他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

那一整天,Toby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Susan像沒看見一樣。

又一次,Toby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
沒多大會就氣喘吁吁地跑回家,
對Susan說:「媽媽,Lily說我的褲子穿反了,真的嗎?」
Lily是鄰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歲。

Susan笑著說:「是的,你要不要換回來?」
Toby點點頭,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了看,重新穿上了。
從那以後,Toby再也沒穿反過褲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孫女五六歲時不會用筷子,
上小學時不會繫鞋帶。
如今在讀初中要寄宿的她,每個週末都要帶回家一大堆髒衣服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5-5 08:46:23 | 顯示全部樓層
@不吃飯就餓著

一天中午,Toby鬧情緒,不肯吃飯。
Susan說了他幾句,憤怒地小Toby一把將盤子推到了地上,
盤子裏的食物灑了一地。

Susan看著Toby,認真地說:「看來你確實不想吃飯!
記住,從現在到明天早上,你什麼都不能吃。」
Toby點點頭,堅定地回答:「Yes!」
我在心裏暗笑,這母子倆,還都挺倔!

下午,Susan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國菜。
我心領神會,Toby特別愛吃中國菜,
一定是Susan覺得Toby中午沒好好吃飯,
想讓他晚上多吃點兒。

那天晚上我施展廚藝,
做了Toby最愛吃的糖醋裏脊、油悶大蝦,
還用義大利麵做了中國式的涼麵。

Toby最喜歡吃那種涼麵,小小的人可以吃滿滿一大盤。

開始吃晚飯了,Toby歡天喜地地爬上凳子。
Susan卻走過來,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
說:「我們已經約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飯,你自己也答應了的。」

Toby看著面容嚴肅的媽媽,
“哇”地一聲在哭起來,
邊哭邊說:「媽媽,我餓,我要吃飯。」
「不行,說過的話要算數。」Susan毫不心軟。

我心疼了,想替Toby求情,說點好話,卻見兒子對我使眼色。
想起我剛到美國時,兒子就跟我說,在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時,
別人千萬不要插手,即使是長輩也不例外。
無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頓飯,從始至終,可憐的小Toby一直坐在玩具車裏,眼巴巴地看著我們三個大人狼吞虎嚥。
我這才明白Susan讓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

我相信,下一次,Toby想發脾氣扔飯碗時,
一定會想起自己餓著肚子看爸爸媽媽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經歷。
餓著肚子的滋味不好受,
況且還是面對自己最喜愛的食物。

臨睡前,我和Susan一起去向Toby道晚安。

Toby小心翼翼地問:「媽媽,我很餓,現在我能吃中國麵嗎?」
Susan微笑著搖搖頭,堅決地說:「不!」
Toby歎了口氣,又問:「那等我睡完覺睜開眼睛時,可以吃嗎?」
「當然可以。」Susan溫柔地回答。
Toby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況下,Toby吃飯都很積極,
他不想因為“罷吃”而錯過食物,再受餓肚子的苦。

每當看到Toby埋頭大口大口地吃飯,
嘴上臉上粘的都是食物時,我就想起外孫女。

她像Toby這麼大時,為了哄她吃飯,
幾個大人端著飯碗跟在她屁股後面跑,
她還不買賬,還要談條件:
吃完這碗買一個玩具,再吃一碗買一個玩具……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5-5 08:46:24 | 顯示全部樓層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有一天,我們帶Toby去公園玩。
很快,Toby就和兩個女孩兒玩起了廚房遊戲。
塑膠小鍋、小鏟子、小盤子、小碗擺了一地。

忽然,淘氣的Toby拿起小鍋,
使勁在一個女孩兒頭上敲了一下,
女孩兒愣了一下,放聲大哭。
另一個女孩兒年紀更小一些,
見些情形,也被嚇得大哭起來。
大概Toby沒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Susan走上前,開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
她一聲不吭,拿起小鍋,使勁敲到Toby的頭上,
Toby沒防備,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來。
Susan問Toby:「疼嗎?下次還這樣嗎?”
Toby一邊哭,一邊拼命搖頭。
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會這麼做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5-5 08:46:25 | 顯示全部樓層
@建立社交能力

Toby的舅舅送了他一輛淺藍色的小自行車,
Toby非常喜歡,當成寶貝,不許別人碰。
鄰居小姑娘Lily是Toby的好朋友,
央求Toby好幾次,要騎他的小車,Toby都沒答應。

一次,幾個孩子一起玩時,
Lily趁Toby不注意,偷偷騎上小車,揚長而去。
Toby發現後,氣憤地跑來向Susan告狀。

Susan正和幾個孩子的母親一起聊天喝咖啡,
便微笑著說:「你們的事情自己解決,媽媽可管不了。」
Toby無奈地走了。

過了一小會兒,Lily騎著小車回來了。
托比看到Lily,一把將她推倒在地,搶過了小車。
Lily坐在地上大哭起來。
Susan抱起Lily,安撫了她一會兒。
很快,Lily就和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

Toby自己騎了會車,覺得有些無聊,
看到那幾個孩子玩得那麼高興,
他想加入,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他蹭到Susan身邊,嘟囔道:「媽媽,我想跟Lily他們一起玩。」

Susan不動聲色地說:「那你自己去找他們啦!」

「媽媽,你陪我一起去。」Toby懇求道。

「那可不行,剛才是你把Lily弄哭的,
現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決問題。」

Toby騎著小車慢慢靠近Lily,快到她身邊時,又掉頭回來。
來回好幾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Toby和Lily又笑顏逐開,鬧成了一團。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5-5 08:46:26 | 顯示全部樓層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Susan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
聽說我來了,兩人開車來探望我們。
家裏來了客人,Toby很興奮,跑上跑下地亂竄。

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裝滿了水,提著小桶在屋裏四處轉悠。
Susan警告了她好幾次,不要把水灑到地板上,Toby置若罔聞。

最後,Toby還是把水桶弄倒了,水灑了一地。
興奮的小Toby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事,
還得意地光著腳丫踩水玩,把褲子全弄濕了。

我連忙找出拖把準備拖地。
Susan從我手中搶過拖把交給托比,
對他說:「把地拖乾,把濕衣服脫下來,自己洗乾淨。」

Toby不願意,又哭又鬧。
蘇珊二話不說,直接把他拉到貯藏室,關了禁閉。
聽到Toby在裏面發出驚天動地的哭喊,我心疼壞了,
想進去把他抱出來。
Toby的外婆卻攔住我,說:「這是Susan的事。」

過了一會兒,Toby不哭了,他在貯藏室裏大聲喊:
「媽媽,我錯了。」

Susan站在門外,問:「那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我知道。」Susan打開門,
Toby從貯藏室走出來,臉上還掛著兩行淚珠。
他拿起有他兩個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乾淨。
然後,他脫下褲子,拎在手上,
光著屁股走進洗手間,稀裏嘩啦地洗起衣服來。

Toby的外公外婆看著表情驚異的我,意味深長地笑了。
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
在很多中國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時,常常會引起“世界大戰”,
往往是外婆外公護,爺爺奶奶攔,夫妻吵架,雞飛狗跳。

後來,我和Toby的外公外婆聊天時,提到這件事,
Toby的外公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孩子雖然小,卻是天生的外交家,
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會很聰明地鑽空子。

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
甚至帶來更多別的問題。
而且,家庭成員之間發生衝突,
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
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所以,無論是父輩與祖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還是夫妻兩人的教育觀念有差異,都不能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

Toby的外公外婆在家裏住了一周,準備回加利福尼亞了。
臨走前兩天,Toby的外公鄭重地問女兒:
「Toby想要一輛玩具挖掘機,我可以買給他嗎?」

Susan想想,說:「你們這次已經送給他一雙旱冰鞋作為禮物了,
到聖誕節時,再買玩具挖掘機當禮物送給他吧!」

我不知道Toby的外公是怎麼告訴小傢伙的,
後來我帶Toby去超市,他指著玩具挖掘機說:
「外公說,聖誕節時,給我買這個當禮物。」
語氣裏滿是欣喜和期待。

雖然Susan對Toby如此嚴格,Toby卻對媽媽愛得不得了。
他在外面玩時,會採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認為漂亮的葉子,
鄭重其事地送給媽媽;
別人送給他禮物,他會叫媽媽和他一起拆開;
有什麼好吃的,也總要留一半給媽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09: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chinese parents should should learn thi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09:07:1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tung1871 #6 的帖子

管教孩子的好方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09:09:32 | 顯示全部樓層
虽然跟教育行业无乜关系,但这个教育方式却是值得让现在家庭的父母去反思的。
其实此帖也可放在生活小常识果边啊,反正也是教育小孩的生活常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09:16:3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09:32:23 | 顯示全部樓層
tung1871 發表於 2013-5-5 08:46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Susan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

外國人是讓生活教育孩子,中國人是長輩用口教孩子,這是中外最大的分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09:35:03 | 顯示全部樓層
tung1871 發表於 2013-5-5 08:46
唔知應唔應該放呢度,
其實教育, 不只是學校入面發生的事
所謂"教不嚴、師之惰", 但更重要既係"養不教、父 ...

多謝東版仗義, 教育就是教育,
只問方法有效與否,不存在應否由專業人員担當這問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10:32:24 | 顯示全部樓層
人化.民俗的差異.....所以教育方式不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10:43:22 | 顯示全部樓層
中、西方既教育方式真係好大差異, 中國人對小孩照顧周到, 特別係 E +, 每個家庭小孩 1 個起, 2 個止, 縱壞晒 D 細路, 西方既教育比較重於自由同獨立, 我部覺得唔錯.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10:44:37 | 顯示全部樓層
賞罰分明真係好重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11:36:18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啲父母真係羞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11:40:15 | 顯示全部樓層
    相比亞洲父母與歐美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方式,常發現歐美家長就比亞洲家長來得民主開放些,她們視每一個小孩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會重視「尊重」與「溝通」。但例外的是,西方家長對於小孩的社交禮儀及餐桌態度,就有著遠比亞洲家長更嚴格的標準。
   曾記得外國友人家作客,友人有一子,年約四歲,用餐前,友人特別以小碟子盛一小份食物和藹的告訴小孩:「如果沒有乖乖吃完,那他就沒有任何餐後甜點了。」

  當日晚餐,美酒佳餚,大人痛快閒聊,年幼稚子不知何時已不聲不響離開餐桌,留下一碟只扒了幾口的殘食。宴末,女主人端出巧克力冰淇淋,小孩一見是自己最愛的甜點,露出機靈的目光,百般央求媽媽分一些解饞,德國媽媽卻絲毫不為所動,只顧招呼客人。我心中暗想,不過是個四歲的幼童,做媽媽的何必如此一板一眼,嚴厲以對呢?

   過了一年,再度受邀到同一家庭作客,小孩的改變著實令我吃驚,用餐前,媽媽依然約法三章,只見小孩認真用畢餐盤食物,並徵詢媽媽同意,才離開餐桌到角落玩玩具。所以,當天,小孩吃到了喜愛的餐後甜點。

  外國友人對我說:「對待小孩,有兩個原則,一是事先的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
     故事來自小天使諮詢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12:58:23 | 顯示全部樓層
tung1871 發表於 2013-5-5 08:46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Susan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

Very swee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12:59:09 | 顯示全部樓層
Narhhy 發表於 2013-5-5 09:04
chinese parents should should learn this

Not only Chinese.  Not Asan families should.  The French are even better!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3-5-5 13:04:02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s C-Hing sharing good lesson for training kat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2 11: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