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199|回覆: 104

[擴音機/組合] [轉載] - Audio Research GSi75 真空管擴大機 (內建 DAC、唱放與耳擴)

      [複製鏈接]
簽到
3958
發表於 2015-9-11 22:48: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轉載] - Audio Research GSi75 真空管擴大機 (內建 DAC、唱放與耳擴)

GSi 75 11jpg 800.jpg

來自美國超過40年歷史的真空管機大廠 Audio Research 在去年發表了全新旗艦的G系列,為什麼取名為G系列?是原廠為了紀念偉大的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伽利萊 (Galileo Galilei)。G系列的外觀設計融合了古典與現代,首先發表的有 GSPre 前級、GS150 後級及 GSi75 綜合擴大機,前後級先前我們已經試聽測試過了,對其表現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身為Audio Research的最新旗艦果然相當有實力,在絕佳的音響性下還有真空管溫暖迷人的韻味。本次試聽是剛剛到貨的 GSi75 綜合擴大機,GS表示G系列、i表示integrated 綜擴、75表示有 75W 的推力,GSi75 可以說是 GSPre 前級、GS150 後級的精華版本,更內建了高解析解碼能力的 DAC,高檔的 MM/MC 唱放與耳擴,對於喜歡簡單的人來說提供了相當完整的功能。與 GS150 後級相同,GSi75 也使用了全新的 KT150 功率管,這是 Audio Research 首次使用 KT150。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這是一段 GSi75 在展房內結合電腦、音樂伺服器演繹 Regina Spektor 動聽歌曲的影片,呈現出 GSi75 不只是一台結合前後級放大的「綜合擴大機」,還具備 USB DAC 數位類比轉換器功能。不僅如此,只要前面加一台黑膠唱盤,內建唱頭放大的 GSi75 就能讓用家品味類比美聲。另外,本機還能當耳擴使用,功能多元又豐富、一台抵多台,非常適合現代追求系統簡化的玩家。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22:48:43 | 顯示全部樓層
SGH_9694ss 800.jpg

音響展將至,代理商們紛紛磨拳擦掌,準備將最新的器材呈現在大家眼前。今天筆者又搶在音響展之先,開箱了一件今年音響展將會展出的新品,Audio Reserch 最新G系列的新成員 GSi75 綜合擴大機。這款新品雖然早在去年底就宣佈問世,但是直到今年七月才正式全球出貨,甚至連原廠官網都還未正式放上這款擴大機的文字規格介紹,但是官網首頁的跑馬燈的第一張背景圖就已經擺上了 GSi75,顯見其重要性。話不多說,直接來看開箱吧!

GSi 75 02jpg 800.jpg
Audio Research 對於產品運送的安全度一向很重視,從以前到現在都是採用雙重外箱的包裝。

SGH_9697ss 800.jpg
打開箱子最先看到的是兩大配件盒,雖然是綜擴,可是也是相當大台,含包裝的重量是35.4 kg,
本體則是25 kg,白色的包裝上大大印著G系列的 Logo。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22:48:44 | 顯示全部樓層
SGH_9698ss 800.jpg
這是擺放真空管的盒子,裡頭擺放了四根功率管與兩根小訊號放大管。

SGH_9703ss 800.jpg
仔細看看功率管,這根管子跟以往 Audio Research 用過的管子都不同。

SGH_9707ss 800.jpg
大家猜猜看是什麼型號?造型很像子彈,這裡先賣個關子。


kt150kt120 (1) 800.jpg

一盒裝的是會用到的真空管,包括4隻配對過的 KT150 功率管及兩隻 6H30 驅動管。KT150 是美國 Tung-Sol 在2013才發表的新功率管, Tung-Sol 在1955年投資生產6550功率管,專為聲音所設計,是近代音響常用的功率管之一,到2010年 KT120 誕生,用以取代 6550。KT150 與 6550、KT120 都是在俄羅斯的新工廠所生產。KT150 比先前的功率管擁有更好的散熱能力、更高的電流能力、更大的輸出及更長的壽命,唯一的缺點就是 KT150 的成本是 KT120 的兩倍。Audio Research 的小管都會有特殊橡膠的防震環,可防止麥克風效應,別以為是多的就拿下來喔!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22:48:45 | 顯示全部樓層
SGH_9710ss 800.jpg

SGH_9715ss 800.jpg

這個配件盒搭開除了可以看到產品說明書,USB 的驅動光碟、原廠保證書、QC 出廠證明等等,此外內部還有遙控器
(改為全鋁製)起子、調偏壓的工具、電池、電源線以及 Audio Research 管機幾乎都會附上的十字螺絲起,
做什麼用呢?負責拆開真空管保護蓋用。

SGH_9719ss 800.jpg

SGH_9725ss 800.jpg

SGH_9729ss 800.jpg

機器本體的上方寫著 GSi75 需要 600 小時的熟化 break-in 時間,而且原廠建議因為是真空管機不要一直開機不關去 break-in,要有耐性的每天固定聆聽一些時間,自然的達到熟化所需時間,如何知道已經聽了多久?跟 GS150 一樣,GSi75 的選單 MENU 有可以顯示使用時數的功能,因此用家可以不用一直特別去記。G系列的手把有別於以前audio research 的器材是在前面板兩側,其改在位於上方面板的兩側。前面板的左選鈕是輸入來源選擇,右選鈕是音量控制,中間顯示螢幕上方有五個按紐,從左到右分別是POWER 電源、NEMU 選單、MONO 單聲道、耳擴切換及 MUTE 靜音。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22:48:46 | 顯示全部樓層
SGH_9748ss 800.jpg
這就是 GSi75 的外觀,配件盒內附上的螺絲起就是負責拆開中段那個黑色金屬網狀保護蓋。

SGH_9752ss 800.jpg
在前面黑色真空管網罩的底部有著橘色的標籤,這是要鬆開螺絲打開上蓋後抽出的墊高透明條,為何要將蓋子墊高?
我猜想是為了將來如果要運送時可以保護用吧!

SGH_9750ss.jpg
上蓋打開後就可以安裝真空管了!


GSi 75 15 800.jpg
GSi75 的背面介面,包括4組 RCA 輸入,其中一組為 MM/MC 唱放,數位輸入部份則是一組光纖、一組 RCA 同軸及一組 USB,
其中光纖與同軸的解碼能力最高為 24Bit/96kHz,USB 則可到 24Bit/384kHz 及 DSD 5.6MHz。

GSi 75 16 800.jpg
喇叭輸出位於上面版,有4歐姆與8歐姆,主要看喇叭的平均阻抗比較接近那一個就接那一個先,若剛好喇叭是6歐姆,可兩邊都試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22:48:47 | 顯示全部樓層
SGH_9757ss 800.jpg
安裝真空管我習慣戴純棉手套,以免真空管的玻璃留下汗或指紋,原廠都已經配對好了,在每一隻真空管上都有標記
要插入的編號與位置(如圖中的V4),真空管多有防呆設計,記得看準後再插入,切記不要硬上。

SGH_9760ss 800.jpg
小心的將全部真空管都插上,至於上蓋要不要蓋回,就看家中會不會有人或寵物去碰到,或是有很多灰塵,MY-HIEND
試音室因為很安全,加上不蓋可以看到真空管,所以就沒蓋回去了。

SGH_9768ss 800.jpg
全新設計的金屬遙控器,帶有一些復古感,跟G系列的風格一致,有部份功能是遙控器才能操控的,例如螢幕顯示的亮度、
唱頭阻抗設定、唱放增益、升頻、數位濾波、偏壓、聲道平衡等等,所以遙控器是非常重要的。

GSi 75 12 800.jpg
變壓器外蓋上方還貼上了一個這麼漂亮的G系列金屬銘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22:48:48 | 顯示全部樓層
USB DAC 輸入

SGH_9797ss 800.jpg

GSi75 的前面板和同系列 GSPre 前級很類似,都是古典現代兼容並蓄的設計,那兩顆充滿復古風味、分別負責輸入選擇與音量控制(有103階變化)的大旋鈕,就是取材自同廠1972年的經典前級 SP3。其中間有五個小圓按鍵,其中「耳機」按鍵非常好用,只要一按下就能讓 GSi75 綜擴「一秒變耳擴」。按鍵下方是可以顯示眾多資訊的液晶銀幕顯
示窗。在前面板左下方,有 UPSAMPLING、FAST、SLOW 與 BIAS 等指示燈號;右下方則有擴大機與耳機功能切換、Mono、Mute、Power 等狀態,左右側這兩排都以一小顆 LED 顯示,不需要在中央的顯示窗上出現,視覺感受相當簡潔清爽,且中央顯示窗上的音量數值亦可放大到在遠處也能輕鬆看清楚。

SGH_9819ss 800 ok.jpg

GSi75 的功能很強大,我先使用 MAC MINI 當訊源,使用 GSi75 內建的 USB DAC 部份進行播放,記得輸入來源要選 USB,播放時前方面板就會顯示目前播放歌曲的取樣頻率,要提醒的是 GSi75 有內建升頻 (UPSAMPLE) 功能,需透過遙控器開關此功能,如果 UPSAMPLE 啟用時,前方顯示就會是 384kHz 或是 352.8kHz,視原來訊號是 48kHz 或是 44.1kHz 的倍數,升頻有升頻的聲音特色,是否要啟用大家可自己試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22:48:49 | 顯示全部樓層
GSi 75 13  800.jpg
真空管的味道真是迷人,GSi75 的聲音融合的現代與古典,在溫暖的聲音中,還有良好的結像與空間感,透明度表現優異。

gsi75_usb01 750.jpg

gsi75_usb02 750.jpg

gsi75_usb03 750.jpg
使用 Audirvana 播放軟體的畫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22:48:50 | 顯示全部樓層
耳擴試聽,推動 Sennheiser HD800 也沒問題

SGH_9832ss 800.jpg

再來試試 GSi75 的耳擴部份,其插座位於右側面板,在切換到耳機時,需按下前方面板的按紐,喇叭與耳機不會同時發聲的,使用 HD800 來試耳擴的推力是最快的,整體來說,走向與使用喇叭非常類似,耳機的優點在於細節與結像力的部份更為明確,GSi75 也推的有聲有色,若真要雞蛋裡挑骨頭,就是低頻的量感部份略少一些,不過通常 HD800 這部份要好,大瓦數的獨立專用耳擴才有辦法的,如 Eddie Current Balancing Act。

唱放試聽

SGH_9840ss  800.jpg

在 CD 還沒發明以前,音響系統的訊源主要是黑膠唱盤,因此早期擴大機大都會內建唱頭放大器,CD 問市後黑膠聽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就把唱放的功能給拿掉了,不過近來由於黑膠市場又開始活絡,不少廠商又把唱放的功能加入擴大機中,這對歷史悠久的 Audio Research 來說根本不是難事,因為他們本來以一直有保留唱放的功能,GSi75 的內建唱放透過遙控器可以設定唱頭的阻抗匹配及增益,這裡對應我的黑膠系統,我設定在100歐姆及 High Gain 高輸出。不意外的,GSi75 內建的唱放不僅增益夠、而且動態有出來,這對不想再另外多買一台唱放的朋友來說,是非常便利的設計,而且水準一定夠,不用擔心!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22:48:51 | 顯示全部樓層
9.7.3 707.jpg

播放很熟悉的陳潔儀<重譯>這張已經聽了無數次的專輯。GSi75 給予陳潔儀更佳圓潤的聲線,音質既輕鬆又沉穩,很自然地呈現出歌曲的情感。在第9首的<遺憾>中,這些特點非常明顯,讓陳潔儀唱得更輕鬆自然,音場呈現適當的大小和距離,結像清晰猶如一把吉他和歌手就近在眼前練唱一樣。

9.7.4.jpg

狂野熱情的西班牙佛朗明哥曲風專輯,這樣濃烈的曲風和 GSi75 的聲音色調不謀而合,重要的是 GSi75 還擁有很好的解析能力,能夠在豐富的歌曲演奏中還原現場該有的小細節。這張專輯和 GSi75 都擁有很好的平衡度,每個聆聽者一定都會將重點擺在舞者踢踏木質舞台的聲響上,所以我播放時首先將音量調整到我想要的踢踏聲,再來聆聽其他頻段的音量是否過量或不足。結果是在不同頻段上皆呈現合宜均衡的音量。

這張專輯中的聲音元素包含了非常直接的男女人聲、自然的彈指聲、拍手鼓掌聲(不是觀眾的鼓掌,而是融入樂曲打節奏的拍手聲),各式異常熱情的樂器和最重要的舞者腳踏舞台的聲音。GSi75 很漂亮地重播出這張專輯的所有特色,當樂曲到達高潮處時,所有元素都強烈地鼓動著彼此,整個聲音和場面都是非常豐富而且快速的,GSi75 對於場面的掌控和聲音自然的傳達都做得十分恰當。超級自然的鼓掌聲,比起很多專輯中觀眾虛假的掌聲而言真的是太不一樣了,讓我特地很專心的聆聽和揣摩。以及直接不做作的人聲吟唱,到迅捷的吉他刷彈,重點的踢踏舞台已經重播出舞台的木質地板厚度和材質的感覺,就連舞台高度和中空的感受都一清二楚,真的是很驚人的專輯以及器材搭配。

GSi75 在色調上佔有優勢,一進入樂曲就已經將聆聽者拉入小酒館當中,音像的清晰度非常好,左中右位置很明顯,這除了 GSi75 有良好的解碼及擴大能力外,專輯錄音真的很成功。GSi75 將歌曲中歡愉的氣氛呈現的很優異,在腳踏的速度及控制力上也很不錯,踩下瞬間力道十足,收的時候乾淨迅速。整體的音樂性和平衡度表現得令我印象深刻。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22:48:52 | 顯示全部樓層
9.7.51.jpg

李小沛這張專輯中第一首演奏”十面埋伏”是非常乾淨而且解析度很高的版本。GSi75 已經擺脫了過往真空管機的慢和糊的特點,增加了更多的解析能力。在這首”十面埋伏”中,就有很好的呈現,撥弦細節清楚,節奏迅速,中高頻段慷慨激情而悅耳,圓潤的修飾能力讓樂器保有自己的自然聲音外,還能不聒不刺,低頻的鼓聲昂然,扎實穩重。

9.7.6 707.jpg

Jack Johnson 的依舊是輕鬆舒適的曲風,GSi75 對於這類型歌曲有無窮盡的魅力。Jack Johnson 雖然是走輕鬆曲風,但事實上歌曲收錄的細節聲音非常多,這也是為何他能維持一貫曲風而不令人厭煩的很大原因,每首歌曲除了寫意的歌詞外,還有很多吉他演奏的細節、環境音效可以聆聽。例如第6首的有很多刷弦及撥彈的細微聲響,只要稍具水準的器材和仔細聆聽下都能很清楚的聽到。從之前的開始便一直都有這樣的特色,Jack Johnson 在製作團隊在這方面的確相當用心地呈現,不亞於許多發燒專輯,也因為有 GSi75 這樣的好器材,更能夠將專輯帶到更好的高度,而非只存在於手機或電台中。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22:48:53 | 顯示全部樓層
SGH_9852ss 800.jpg

GSi75 的聲音依舊保有真空管機迷人的溫潤色彩,像老酒一般醇度高,色調鮮明。GSi75 如同其同系列前後級 GSPre 和 GS150 一樣,具備比傳統真空管機更解析、和更好的低頻速度及控制力,色調上雖然有溫潤特質,但並非超級濃郁的昏黃,我認為圓潤的成分較多,溫黃的程度已經沒有那麼誇張。GSi75 在播放各類型音樂時,都能得到相當好的音樂性,人聲的魅力毫無意外地充滿感情,在大場面的樂團演奏曲子中,更能感受到堂皇大器的聲音。

20150817175752 800.jpg

GSi75 還有升頻的功能,我仔細比較了升頻及未升頻的聲音。較明顯的改變是聲音的綿密程度增加了不少,原本乍聽之下以為是聲音厚了,仔細聽後發現是密度增加,無形中給了聲音厚了些的錯覺。綿密精純可以說是升頻後的優勢,而升頻前的原始聲音則較為自然柔順一些。GSi75 比起 G 系列的前後級組合,聲音和前後級走向並無二致,但GSPre 和 GS150 的組合在力量、控制能力、圓潤的音質和底噪上都更明顯的強勢。而 GSi75 長處是功能多,具有 USB DAC,應用上更具彈性,性價比更高,而且擁有前後級的聲音特點,如對於綜擴有需求的人不能錯過一聽的機會。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22:48:54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G系列嶄新的工業設計外觀,是由 Audio Research 所屬 Fine Sounds 集團工業設計總監 Livio Cucuzza 操刀。這位 Mr. Lauer 非常推崇的設計天才,從小在義大利西西里島成長,且家裡開的就是音響店,自兒時即被音響器材圍繞,而他最愛的品牌之一就是 Audio Research!上面這段影片,是 Livio Cucuzza 前往品牌博物館觀察以往所有經典製品,之後進行G系列外觀設計的過程記錄。由此可見G系列是這位熱愛音響的天才設計師,向 Audio Research 歷代經典致敬之作。

Audio Research GSi75 真空管綜合擴大機 - 規格

POWER OUTPUT : 75 watts per channel continuous from 20Hz to 20kHz. 1 kHz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ypically
1.5% at 75 watts, .05% at 1 watt.
POWER BANDWIDTH : (-3dB points) 12Hz to 70kHz.
FREQUENCY RESPONSE : (-3dB points at 1 watt) 1.0Hz to 70 kHz.
INPUT SENSITIVITY : 0.55V RMS Single-ended for rated output. (32.5dB gain into 8 ohms.)
INPUT IMPEDANCE : 52.5K ohms Single-ended.
INPUTS (5) : 1, 2, 3, 4, 5 (Single Ended RCA connectors).
MAXIMUM INPUT : 10V RMS (any input).

OUTPUT TAPS : 8 ohms, 4 ohms.
OVERALL NEGATIVE FEEDBACK : 4dB.
SLEW RATE: 10 volts/microsecond.
RISE TIME : 4 microseconds.
CONTROLS : Rotary volume (103 steps), Rotary input selector, Power, Mute, Bias. DIGITAL SAMPLE RATES:
44.1kHz to 192kHz, SPDIF and USB 2.0 HS, DSD USB 2.0 HS
MASTER OSCILLATOR : 22.579mHz ±20Hz for 44.1, 88.2 & 176.4kHz. 24.576mHz ±20Hz for 48, 96 & 192kHz sample rates.
INTRINSIC JITTER : <10ps
TUBES REQUIRED : 2-Matched pair KT150-Power Output; 2 -6H30 driver.


Made in U.S.A 定價 - $588,000新台幣(TWD)

                                          images (9).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5-9-11 22:53:37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正嘅擴大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5-9-11 23:00:50 | 顯示全部樓層
呢個價錢呢個款
我都係鐘意金桑子多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5-9-11 23:14:29 | 顯示全部樓層
對胆幾靚仔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5-9-11 23: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5-9-11 23:26:29 | 顯示全部樓層
Made in U.S.A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5-9-11 23:34:04 | 顯示全部樓層
夠哂coo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5-9-11 23:52:15 | 顯示全部樓層
looks very goo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12 04: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