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204|回覆: 120

[風景照片] 舊日的足跡~香港海防博物館1 (古蹟徑)

   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5-16 23:51: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本帖最後由 kitkat88hk 於 2012-5-21 03:02 編輯

香港海防博物館
位於筲箕灣東喜道175號,全館面積約34,200平方米,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分館之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是由具百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台修建而成。


DSC02150-001.jpg

DSC02067-001.jpg

DSC02149-001.jpg
 樓主| 發表於 2012-5-16 23:51: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itkat88hk 於 2012-5-16 20:47 編輯

歷史
鯉魚門地區控制維多利亞港東面入口,位居要衝。英軍早於1844年便在水道南岸的西灣地區修築兵營,但由於疫症流行,不少駐兵病死,該兵營遂被棄置。在其後的四十年間,軍部雖多次計劃在鯉魚門興建炮台,但遲遲未有落實。 及至1885年,為防禦法國及俄羅斯的威脅,英軍乃決定在鯉魚門水道南面的岬角修築鯉魚門炮台。堡壘是整個防衛體系的核心,由英國皇家工程兵設計和建造。他們首先從鯉魚門岬角的最高點移走面積達七千平方米的泥土,然後建造十八間地下室,闢作士兵營房、彈藥庫、炮彈裝配室及煤倉等,最後再填回泥土,將堡壘完全隱閉起來。所有工程在1887年完成。

中央炮台資料鯉魚門炮台建成於1887年,炮台主要由堡壘、士兵營房、彈藥庫、炮彈裝配室及煤倉等組成。堡壘中央建有露天廣場,供士兵集散之用。堡壘內配備兩門6吋後裝「隱沒式」大炮,四周並建有壕溝。英軍另於堡壘附近修築多座炮台,包括反向炮台、中央炮台、西炮台及渡口炮台,依山勢由東至西分佈於岬角上。各炮射程不一,可完全覆蓋整個鯉魚門水道。1890年,英軍更在岬角海邊建成布倫南魚雷發射站,是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水下武器之要塞。
可是,在隨後的30多年間,香港並未沒受到攻擊,鯉魚門的海防武器一直無用武之地。到了1930年代,由於武器技術的改進以及其他新炮台相繼落成,鯉魚門炮台在香港海防上的重要性遂逐漸減退。


DSC02077-0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16 23:51: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itkat88hk 於 2012-5-16 21:42 編輯

在1941年12月8日,日本開始進攻香港。在新界及九龍淪陷後,守軍立即加強鯉魚門的防禦力,防止日本從九龍東魔鬼山經鯉魚門渡過維多利亞港。守軍曾多次擊退日本的突襲,但他們最終也被打敗了,要塞於12月19日被日本佔領。在香港光復後,這要塞已不再是戰略要點,所以成為了英軍的操練場。直至1987年,鑑於要在1986年8月興建東區走廊第三期連接筲箕灣至柴灣,該處的軍事設施正式停用。

前市政局鑑於鯉魚門炮台的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於1993年決定將之修復,並改建成一所以香港海防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整項計劃耗資約3億港元,由建築署設計及興建,其建築設計曾於2000年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大獎 – 銀等獎,與及綠化都市顯才華銀等獎 – 綠化效果。香港海防博物館於2000年7月25日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同年8月31日正式舉行開幕禮,為鯉魚門炮台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DSC02005-001.jpg

DSC01998-0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16 23:51: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itkat88hk 於 2012-5-16 21:50 編輯

設施
香港海防博物館主要分為三個區域,接待區、堡壘及古蹟徑,從有接近100年歷史的鯉魚門炮台改裝而成。博物館的歷史建築有一個很大的露天廣場,獨一無二的建築設計, 再加上其他原始的建築物料,為遊客提供一種舒適及古色古香的感覺。堡壘被改裝成為永久展覽走廊,包括明朝、清朝、前殖民地時期、日治時期、後殖民地時期及回歸後的香港防衛歷史。


DSC01999-001.jpg

DSC02000-0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16 23:51:58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海防博物館展出了400多件藏品全部均與香港的海防歷史有關,包括:槍械、大砲、手提武器、軍服及紡織品等。藏品全部屬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另外又有超過20件珍貴文物是從中國國內及香港文博單位借展而來的。

DSC01907-001.jpg

DSC01893-0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16 23:51:5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itkat88hk 於 2012-5-20 17:53 編輯

中央炮台:
此炮台於1887年3月建成,配置兩門六十四磅第三型前裝線膛大炮,安裝在旋轉炮架上。大炮的射程為3,600米,發射重64磅(29公斤)的炮彈。一號大炮位於海拔51米處,射程弧度為95度。炮位上展出了一門1870年代製造的七英吋(17.8厘米)前裝線膛第一型大炮,重4.5噸(4,582公斤),1990年於金鐘花園地盤出土。裝置大炮的旋轉炮架為複製品。

DSC02076-001.jpg

Battery_64.jpg

DSC09908.jpg

DSC09911-0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16 23:52: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itkat88hk 於 2012-5-20 19:24 編輯

25磅二型野戰砲:
1945年至1960年間駐港英軍曾配備這種野戰砲。口徑87.6毫米​,射程12255公尺。


DSC02071-001.jpg

DSC01885-001.jpg

DSC01888-001.jpg

DSC01889-001.jpg

DSC01890-001.jpg

DSC02074-001.jpg

討論

吸引: 5.0 搶鏡: 5.0
吸引: 5 搶鏡: 5
為支持本站的質素提昇,請多向不同的會員評分(尤其是用心發表的會員),多謝合作!發表於 2012-5-17 09:30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16 23:52: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itkat88hk 於 2012-5-20 17:49 編輯

北溝堡
溝堡是一種獨立的隱蔽式防禦建築物,自圍繞堡壘而建造的壕溝的內牆伸展。溝堡牆壁開有槍洞,當敵軍進侵時,守軍可從槍洞伸出機槍和步槍攻擊。鯉魚門堡壘建有三個溝堡,分別位於其北面、南面及西北面。士兵可從溝堡經由地下通道到達堡壘內部。
DSC01978-001.jpg

DSC01988-001.jpg

DSC01984-001.jpg

DSC01986-001.jpg



DSC01982-001.jpg

DSC01980-001.jpg

DSC01985-0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16 23:52:02 | 顯示全部樓層
DSC01909-001.jpg

DSC01908-001.jpg

DSC02016-0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16 23:52: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itkat88hk 於 2012-5-20 17:41 編輯

西溝堡
西溝堡是一個隱蔽的防禦設施。溝堡牆壁開有槍洞,供守軍從溝堡內以機槍射擊入侵壕溝的敵人。在日軍攻佔香港島時,它曾是一個重要的防守據點。時至今日,我們仍可在這裏尋到不少子彈和炮彈造成的痕跡。
DSC02003-001.jpg

DSC02001-001.jpg

DSC01992-001.jpg

DSC01991-001.jpg

DSC02111-0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16 23:52:0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itkat88hk 於 2012-5-20 22:01 編輯

軍營殘蹟及高射跑
此建築物建於1910年,是駐守中央炮台及西炮台的皇家炮兵的營房。1941年12月18日晚,日軍成功從魔鬼山橫渡鯉魚門海峽,並在此處與守軍發生激烈戰鬥。守軍雖奮力抵抗,但由於人數和火力遠遠比不上日軍,最後被迫撤退。
DSC01877-001.jpg

DSC02079-001.jpg

DSC02083-001.jpg

DSC02080-001.jpg

40毫米博福斯式高射炮   
此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廣泛使用的武器,有效射程達7200米,射擊弧度-5  °至+90°。該炮最先于1930年於瑞典面世,到1938年已經在19個國家使用,部分國家在修改原有計劃後,生產並輸出到其他地方。此處展出的是英軍於1930年至1970年間使用的標準中型高射炮,1941年駐港英軍亦裝備此種武器。

DSC01881-001.jpg

DSC01879-001.jpg

DSC02087-001.jpg

DSC02086-001.jpg

DSC02089-0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16 23:52: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itkat88hk 於 2012-5-20 17:40 編輯

西炮台:
於1887年建成,展覽兩門於金鐘發掘出來的闊9呎的大炮、射程達5,400米。

1887年3月,西炮台曾裝有兩門九英吋(23厘米)前裝線膛大炮,為鯉魚門炮台最大型的火炮。現在該處展出的九英吋炮管重達12噸(12,200公斤),發射重256磅(116公斤)的炮彈,有效射程達5,400米,1990年於金鐘花園地盤出土。炮位下方建有彈藥室、儲物室和士兵掩護處。1898年後,兩門九英吋大炮被移走,改為配備兩門四點七英吋(12厘米)速射炮,安裝在前方不遠處的炮位上。
DSC02090-001.jpg
炮台遺蹟上同時展出一個安裝重型大炮用的三腳支架複製品。炮兵在安裝大炮時,首先利用支架將大炮逐少地吊起,然後在其底部墊上一些稱為「楔木」的巨型木塊以固定位置。當大炮被吊至適當的高度時,便可以推入或移走炮架。這個工序正式叫做「定位」,有時俗稱為「上炮」,必須由經過嚴格訓練的炮兵執行。
DSC02091-001.jpg

DSC02092-001.jpg

彈藥庫
DSC02093-0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16 23:52: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itkat88hk 於 2012-5-20 19:27 編輯

布倫南魚雷發射站:

鯉魚門的布倫南魚雷發射站建於1892至1894年間,位於岬角岸邊,由岩洞開鑿而成,遺蹟仍存至今,印證了布倫南這位愛爾蘭工程師的創造力。預備發射時,士兵須以滑輪將魚雷吊運至滑道的吊架上,然後將魚雷向前傾斜,使其四個小輪與滑道上的軌道銜接並鎖定。連接魚雷的金屬線經滑輪送至引擎,啟動螺旋槳將金屬線旋緊,繼而釋放金屬線,推動魚雷沿滑道下水發射。可是,正如大部份鯉魚門炮台的防禦設施一樣,布倫南魚雷發射站從未在戰爭中使用過。


DSC02102-001.jpg

DSC02101-001.jpg

DSC02100-001.jpg

DSC02099-001.jpg

DSC02096-001.jpg

DSC02094-0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16 23:59:13 | 顯示全部樓層
師兄,你真厲害,我好想去這個館到睇好耐,點知過左差不多20年都未去過........,師兄去完仲要影咁多相! 起初仲以為D人是真人來添! 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16 23:59:2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17 00:00:01 | 顯示全部樓層
軍曹兄~你d相係唔係凸登汁黃左架??(我係外行.唔識d專用名詞)

好有味道~有一種懷舊既味道~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17 00:01:42 | 顯示全部樓層
猶如教材般詳細 ! 感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17 00:03:05 | 顯示全部樓層
圖中英軍是蠟像嗎,軍曹兄對香港近代史真有研究,謝謝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17 00:04:40 | 顯示全部樓層
地道特色, 懷舊景物, 歷史見證, 保育有責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17 00:05:52 | 顯示全部樓層
kitkat88hk 發表於 2012-5-16 23:52
布倫南魚雷發射站:
於1892年及1894年分別建成,是英軍在海外佔領地的最後一次建成的建築。

溫故知新, 又可認識香港多一點, 原來香港呢個小島亦是好俱備戰略價值.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6-3 08: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